有個故事是這樣的:1997年1月,一位年輕的美國大學生Max Perelman到中國偏遠地區旅行,當他被嚴冬氣候給困在四川西部時,他遇到了一群正要回拉薩的西藏人。那些西藏人,根據Max Perelman的回憶,這輩子鮮少離開西藏,他們也沒看過Perelman手上那台照相機,他們跟Perelman分享了所帶來的食物,彼此開始講起美國,而其中一名西藏人突然問他:那麼現在,Michael Jordan表現得如何?
WTH,Michael Jordan?Max Perelman這樣想,這些西藏朋友究竟是如何知道這位芝加哥籃球巨星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或許Perelman不用那麼驚訝,畢竟Michael Jordan可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運動員,而他的臉龐,也是全世界辨識度最高的。其中除了球場內芝加哥公牛隊的戰績所向披靡外,在球場外呢,Jordan就像是個超人,透過全世界的大眾媒體好比說電視廣告等,飛進了家家戶戶的目光裡,彷彿永無止境地灌籃與…永無止境地賣他所代言的球鞋!這些電視廣告的巨大成效,當然要歸功於諸如人造衛星、纜線等新技術發展,通訊技術的革命加上Jordan奇觀式的籃球表演,再配上NIKE老闆Phil Knight無孔不入的市場行銷手法,三位一體,各位觀眾,坐在沙發上好好觀賞火箭升空吧!
1992年巴薩隆納奧運,美國男籃夢幻隊橫空出世,作為夢幻隊指標性人物之一的Michael Jordan,在記者會上被一位記者這麼問到(如沒記錯,這位記者應該來自日本):作為神(God)的感覺如何?當下Jordan有點尷尬,但如果Michael Jordan真的是神的話,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說,Phil Knight就是那個把他放進神殿的人!
Jordan在這個全球媒體”美國化”的過程中佔有一席之地,美國是個種族關係緊張的社會,但Jordan卻是極少數可以超越種族(膚色)的運動員之一,非裔社會評論家Stanley Crouch觀察到:1960年代,如果美國郊區白人女孩的房間裡貼有黑人的海報,那麼她們想必會付出很多後續的代價;但如果今天白人女孩的房間裡貼的是Michael Jordan的海報,她們的父母一點也不會在意!
請繼續往下閱讀
David Stern接手後的NBA,也利用了這波狂潮,達到了前所未見的能見度。NBA芝加哥公牛隊的Jordan變成了另一個Logo Man(當然他這個Air Jordan的Logo是側面的,與Jerry West的正面有點區別),新媒體帶給了Jordan和NIKE巨大的名聲與財富,但相對的,媒體也樂於將他們的不管錯誤還是悲劇,都暴露在全球的目光下,包括Jordan嗜賭的習慣,或者NIKE那遍佈在世界各地的血汗工廠新聞。Michael Jordan常常被要求就許多政治議題發表立場,但他總是拒絕,好比說有人邀請他替民主黨站台,他就拒絕了,同時講出了那句傳誦一時的名言,他說:我不替民主黨站台,因為共和黨人也會買我的鞋子!
Phil Knight總是說1990年代的運動賽事,已經變成全世界最重的娛樂活動了,美國流行文化的觸角,經由大眾媒體,伴隨著NBA、麥當勞、牛仔褲、可口可樂迪士尼等品牌散佈到全球各地,那是音速般的推廣速度,24小時不間斷。Jordan和NIKE選擇了特定的頻道如MTV台(青少年)或者ESPN體育台(運動迷),傳達他們想要傳達給受眾的訊息,而後來事實證明,那的確是極具遠見的選擇,而這股力量,從1984年Michael Jordan加入NBA開始,就開始匯集。1999年1月13日,Jordan宣布結束他的NBA球員生涯(當然是指公牛隊部分,先不論華盛頓巫師隊時期),芝加哥論壇報當時開出了一個標題:END OF AN ERA,一個時代的結束,當時全世界同悲,彷彿失去了一個icon、一個支柱,那個時後我們才發現,那股力量已經整整在NBA滾動了20年,最終匯聚成一股沒有人能想像,沛然莫之能禦的洪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