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00年從海巡退伍,跟一群大學時代一起創辦網路雜誌的朋友躲在台大公館校區對面的地下網路咖啡廳裡一邊顧店一邊瘋狂地寫著球,完全落實了當年NBA地下網路雜誌的地下風格。在每天有用不完的寫稿時間下,開始寫起了人生的第一個大長篇:Patrick Ewing。在那個網路剛剛興起就面臨泡沫的年代,網路上的資料比起早年只能看中文雜誌是龐雜許多,但跟現在相比卻又相對稀少。網咖充作辦公桌的大木桌上擺滿了NBA encyclopedia、能找到的各年份NBA register,以及各個作者的藏書。說是藏書,其實在那網路郵購不發達的年代,大多是早年的雜誌或是中文書籍,資訊量與今日完全不可比擬。
每次找到一筆資料的激動與歡欣就足以讓自己有動力再往下寫下去,只是,從Ewing出生艱困寫到八零年代結束也只有略多於兩萬字的數量,這已經是到處蒐羅資料才有的分量,跟後期光寫Bob Cousy選秀有一萬兩千字、GAP交易有四萬五千字、Kevin McHale生涯故事二十五萬字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也因此,即使John Thompson在Ewing的生涯裡扮演重要的承先啟後角色,喬治城大學更是當時最風光的大學強權,Thompson更是第一個打入四強賽與奪冠的黑人總教練,但在Ewing的長篇裡與Thompson相關的描述卻是極其有限。特別是John Thompson本身就是個相對寡言且不愛乖乖配合受訪,與記者關係並不好的名教練,加上鮮明的種族標籤與色彩,讓他在那個年代裡的資訊更是貧乏。
即使到了現在,到了John Thompson與世長辭的時刻,網路上能找到的資訊也相當侷限,一代名帥的辭世訊息更沒有激起太多漣漪。
當然,這樣貧乏的內容,結果就是這個人生的第一個大長篇只能永遠的留在硬碟裡。
John Thompson Jr. 於1941年9月2日出生於華盛頓特區,是John & Anna Thompson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獨子。為了生活,John & Anna從華盛頓特區北方的馬里蘭州南方搬遷入這個美國首都。跟在小學時期就為了生活被迫棄學的丈夫相比,Anna在家鄉的二年制學院裡拿到的學位與教師資格,但出乎意料之外的,首都華盛頓特區規定教師得要具備四年制大學的學歷,讓Anna只能辛苦地擔任幫傭,與丈夫一起撫養小孩長大。
雖然John & Anna費盡千辛萬苦將John送入天主教小學,但當時美國南方依然處於種族隔離的時代,加上貧窮缺乏學前教育,讓有著標準的處女座小孩寡言而心思細膩特質的John被標上發展遲緩的標籤,最後,不得不轉往一般公立學校就讀。
從小,John就鍾情於棒球,總愛盧著父親帶他去球場看球,特別是他最喜愛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但隨著年紀漸長,John的身材逐漸抽高,當他小學畢業時已經有六呎高,隔年更一舉抽高至六呎六吋,這讓他的棒球夢逐漸破碎,卻也讓他成為當地高中教練積極招募的對象。最後,Thompson加入了Archbishop John Carroll中學,與早一年入隊的Tom Hoover組成雙塔,加上與Hoover同年的後衛Monk Malloy以及與Thompson同年的控衛George Leftwich,Archbishop John Carroll成了特區裡的高中強權。
六呎九吋的Hoover雖然較持續長高至六呎十吋的Thompson略矮,但更壯碩的身軀讓他成為當地最佳的籃板手,也是Carroll的禁區中樞。有畢業後就讀Villanova並成為1963年首輪第六順位的Hovver坐鎮禁區,升上十一年級的暑假裡教練要求Thompson磨練自己的中距離投射。雖然這意味著得要在進攻時遠離禁區,Thompson卻甘之如飴地每天在球場練習外圍投射,只為了球隊與隊友努力練習。
「John根本不在乎那些,」Leftwich說。「他有自己的練習計畫,而且就照著計劃徹底執行。」
十年級時Carroll高中有31勝5敗的佳績,但在市冠軍賽裡落敗。十一年級時Thompson的外線進步,讓Carroll更加難以防守,寫下對高中球隊30戰全勝且在四場與大一球隊比賽取得一半的勝利,最後不但一舉拿下了市冠軍,更寫下55連勝的華盛頓特區連勝紀錄。這一年Thompson、Hoover與Leftwich一起入選了特區年度第一隊,而Malloy則入選第二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