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票房之謎(二):票房與季後賽的關聯

先前的第一集裡面,消失的第十四季票房,在運用一些基本數學後,大概推論出來了,所以再做了張圖來顯示。



增加第十四季資訊的SBL票房統計



從上圖,可以看到第14季的購票數推算估計在46,863左右,而參觀票(免費)的數量是0,這點是從教育部體育署的體育年報推算出來的最可能數字,因為其實那些數字存在一些誤差(計算過程在這)。

這個數字出來,對結論的影響不大,而第17季,在新冠病毒的影響下,只能去計算例行賽的平均票房。

從灰色的趨勢線,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長期票房下降的趨勢。



平均每場購票觀賽人數



上圖是每一個賽季各類賽事的平均購票票房(不含參觀票),冠軍賽在13季Down到谷底,四強賽甚至在12季、15季比例行賽的購票人數還少。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裡有個重點制度改變,就是第12季時,SBL將戰績前四晉級改成前六晉級。

很明顯的,從那之後,冠軍賽以外的季後賽,已不再比季賽有高到哪裡的吸引力,綠色的線(四強賽)始終和灰色的線(例行賽)在糾纏。

在這裡,就剛好能給賽制一點建議:

一、季後賽要維持強度,比多隊晉級重要,當季後賽強度不足,票房就會跟例行賽差不多。
(晉級隊數與季後賽票房,中度負相關 -.64)

二、冠軍賽以外的季後賽場次增加後,總票房並沒有增加。
(季後賽場次與季後賽票房,中度負相關 -.54)

三、璞園奪冠的賽季,第九季、第十季、第十一季、第十二季、第十五季,都是票房好的時候,這與球隊經營可能有相關。
(璞園是否奪冠與冠軍賽票房,高度相關 .89)

四、冠軍賽票房保證,若想參考菲律賓PBA的三聯賽三冠軍,或許有機會增加票房,畢竟那是最精銳的組合。但一定是要切成三個不同感覺的賽事冠軍戰,類似單純的上、下半季這種分野,仍然會讓人聯想在一起,且賽制也要做一定的變化,才會變成多個賽事的感覺,觀眾也才會覺得這種冠軍戰戰況激烈,值回票價,這也是PBA將三個比賽拆成無洋將、單洋將、雙洋將的三個不同名稱賽事原因之一。
(冠軍賽場次與購票進場人數有中度相關.73)

以上( )內為相關係數的部分,因為樣本也不是算太多,做個參考就好。

上圖所示的可統計區域,是因為只有從SBL第九季後,一直到第十六季,才有比較細的統計數字,再加上第十四季的缺漏,只有七個樣本。

最後,我想多說一句「璞園,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