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HBL的話題在各界產生熱議,對此,同樣支持國內基層籃球(特別是HBL乙級)的恩饋續團隊有些話想說,也希望分享我們的想法,提供參與議題的各位另一個思考空間…;
我相信在近年有部分粉絲會將TGF與CXL球學聯盟相做比較,同樣耕耘於台灣基層運動產業,球學聯盟用心經營、實踐付諸其理想,這點著實值得敬佩,而事實上,TGF與球學聯盟在理念上還是頗有出入的,我們也將對於何凱成先生與高中體總兩邊的想法做出性質與實際面的比較,與各位淺談自身所觀察到的現象,這邊主要會以乙級球隊的面向,而不是僅針對甲級體制做探討,還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首先TGF的核心理念為「感恩、回饋、永續」,這部分相信熟知我們的粉絲朋友絕不陌生,而早在球學聯盟成立之前,在恩饋續於乙級籃球耕耘這幾年中,即有不少的朋友前輩們詢問有關「主客場制度」的可能性,而回顧到台灣高中籃球的環境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時候未到。考量到關於升學制度、也考量主客場制的實行上是否對本質的理念產生本末倒置等諸多問題,你能接受為一場客場球賽請了整個下午的課程嗎?你能接受一定要有體育館才能報名聯盟嗎?對強調「只要你努力,人人有機會」的TGF來說,我們並不能接受,同時我們也致力透過搭建的賽事平台去推廣運動和教育並行的美德,從TGF最盛大的傳續盃以及地區性的盃賽就可以感受到恩饋續想表達的是什麼,簡單來說,球學聯盟關注的是聯盟的參賽隊伍,TGF則是提供各層級隊伍(HBL、UBA)曝光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認為球學聯盟踏出的這一步,對台灣運動體制是無庸置疑的創新,包含課業成績的門檻(姑且不論是否各校標準不依等問題,且嚴格來說台灣的高中課業更較美國來得重…)以及提出對體制求新求變的想法,成功讓大家去重視HBL光彩舞台下的另外一面,無論其目的如何,球學聯盟在報名隊伍的資格(有無體育館)、課業表現的衡量、賽事品質規劃上都在逐步建立自己的標準與文化體系,畢竟有資金到來源總是好辦事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影片中球學聯盟提到許多美式與國內訓練和成績上的對比,以及體制下的弊端導致的惡性循環,固然其道理在,也絕對值得大眾去深思,或許是針對甲級體系所做的評論,但面對高達395支乙級隊伍,絕不是以呼籲不報名HBL為主語(更別說有無體育館的隊伍中產生的優劣感意識),從而宣揚龐龐理想,在語意傳達上易有造成誤會之處,以下我將以身為「學生運動員」的經驗角度分享所觀察到的風氣變化(將帶有個人主觀先跟各位不好意思…);
首先,少數恩饋續的朋友們知道我過去為乙級彰化高中之球員,並在103學年以全一般生陣容打進全國八強,那是個沒有太多資源與媒體曝光的年代,在彰中我們並無對課業做限制規範,與同儕間的競爭中,我們會下意識地自動拿起書本,是自然產生的榮譽競爭「打好球、讀好書、做好人」更是教練耳提面命的宗則,當然成績上的起伏還是因人而異,但單就學習來講不管甲乙級,各隊伍儼然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我認同球學聯盟在成績規範上的用心,但這個風氣是需要時間與教育者們去推播的,一語否定現有體制的改變努力有過激之感,畢竟不是每支球隊的訓練環境與每個球員的家庭狀況都適合這份理論;
申請大學之際,我有幸透過體育績優生管道(學科及術科並重)考取國立成功大學,雖然不到獎學金加持般耀眼,但在當時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水平,而後在創辦TGF後,我也致力用自身的升學經驗鼓勵所接觸的球員們,將學習與球技並重,提升自己升學上的籌碼,為此TGF近年也整理並提供球員們體育保送升學的管道及資訊,我們應當努力提供資訊與輔導,而非「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姿態,這樣或許有過於偏激之意,但我們真正想說的是,包含體總的甲級八強資格外,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透過賽事的承辦與推廣,讓非八強及乙級隊伍的球員能夠有機會被大專教練給注意到,進而用他們所擅長的運動提升升學的機會,這幾年中即有不少例子可以舉例,TGF延伸的理念正是如此:「藉由提升乙級籃球的關注度,並挹注整合各單位的資源,讓乙級的球員也能從比賽中獲得教練的關注,不只是讓課業表現相對優秀的國中球員願意留在乙級,而非一昧往甲級去發展,同時也增加乙級的競爭性與可看性,在互相交流進步下達到學育並行的榮景。」這過程勢必需要時間,但我想在球學聯盟提出這樣的概念下,加上官方與我們民間各單位的努力,總有一天能創造這份光景的,也透過恩饋續團隊的創立完成我當年些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