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去年12月活塞隊將Andre Drummond放上交易貨架時,你有想到最後他們只能將就收下一枚二輪籤嗎?當2月初火箭隊打算清掉Clint Capela補強側翼陣容時,你能預料到他們得再付出一張首輪籤才能獲得Robert Covington嗎?這次交易截止日的贏家現在要定論雖然還為時尚早,但如果說那個「輸到脫褲」的人是中鋒,筆者相信不會有人反對。
縱使這些交易的的成形都有其背後更深的因素,前者有球員選項導致的時間軸問題,後者則有管理層對豪華稅的顧慮。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你不是Joel Embiid或Nikola Jokic這種自帶體系且極具主宰力的中鋒,而是在球隊體系內扮演「拼圖」角色的長人,交易價值的下滑顯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使是身為2度全明星的Drummond,都無法逃出被賤賣的下場,只能慘澹告別在底特律的8年生涯。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本季同樣深受交易留言纏身的雷霆隊中鋒Steven Adams,雖然也傳出收到不少球隊的報價,但他最後依然安全的度過交易截止日,確定至少會留隊到2020的選秀會前夕。雖然在總管Sam Presti堅持「不賤賣」的立場之下,他的留隊完全算是意料之中,但若是從上面兩個例子最後的結果來看,管理層收到關於Adams的報價可能也不怎麼好看,甚至有可能連持平都不到。
OKC新聞佈告欄-雷霆隊季中交易的消息
Steven Adams的球風特質
由於2016年轉播權換約帶來的收入讓NBA的薪資帽瞬間大漲,誤判情勢的各大管理層因此在該年夏天紛紛端出史無前例的大合約,即使是普通的角色球員要拿到年薪動輒10M以上的合約也不成問題。在這種「美金很薄」的氛圍帶動下,看到怕的雷霆隊管理層為了防止自己成為自由市場的下一個受害者,提前開出4年100M的價碼續留逐漸打出成績的Adams,而不知不覺的,這張合約也將在今年夏天邁入金額高達27M的最後一年。
在此時此刻回首,Adams的這筆合約毫無疑問溢價了不少,這份合約正式執行以來的三年期間,場均上場31.6分鐘/13.1分/9.3籃板/1.6助攻/1.2抄截/1.0阻攻與60.7%的FG%,每年都能健康出賽且扛下將近30分鐘的出場時間,整體而言也有不錯的進攻效率和穩定的防守表現,以一名先發中鋒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是合格的,但你說他值得25M的年薪,我相信也沒人會表示同意。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Adams的價值從來都不是從基礎數據面就能看得出來。作為一名優質的掩護高手,Adams的Screen Assists三年內兩度排進聯盟前10,甚至在續約的第一年位居第二,僅次於另外一名也以擋拆聞名的Rudy Gobert。在Pick & Roll Roll Man的Percentile 上也有兩度殺進聯盟前30%的行列中,最差的2018-2019賽季也至少是平均水準以上的60%。
註:Screen Assists:掩護促成的得分計算出的助攻次數。
註:Pick & Roll Roll Man Percentie:作為擋拆跟進者的效率排在聯盟的百分比。(eg.60%即為勝過聯盟60%的球員,位居全聯盟前40%)
而在進攻端除了掩護和擋拆以外,Adams也有「相對出色」的自主進攻能力,能夠在隊友餵球後在禁區一對一進行低位單打,轉身勾手、正面小拋投都是其常用的終結手段。三年來Post Up(低位單打)的效率也都穩定落在40%-60%之間,雖然與Embiid這類頂級中鋒相比稱不上好,但能在進攻端多一項技能也並非壞事,至少經過多年磨練後以常規武器的角度來看尚算堪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Adams在進攻端的缺陷也十分明顯-也就是沒有投射能力。雖然在本季第一場熱身賽的第一個回合Adams就在右側底角投進一顆石破天驚的三分球,但是那終究是曇花一現,縱使筆者每年都期待著Adams至少能將射程延伸至中距離,不過即使是本季才開始將三分球納為武器的Aron Baynes,生涯的罰球命中率也都至少穩定落在70%以上,要始終無法將罰球命中率推上60%的Adams練出擺得上台面的投射能力,似乎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奢望。
而在防守端,Adams的場均火鍋數雖然都只有1次左右而已,但只要他鎮守在禁區,對手在禁區的命中率都會下降平均6.5%,放在聯盟也算是中上水準。但他的問題也和其他傳統中鋒相差無幾-無法把防守範圍延伸到外圍。在經過上賽季的實驗後,已經證明Adams拉到外圍去包夾持球者,雖然能「稍稍」降低對方的外線威脅,但卻會造成更大的禁區防守問題,尤其當輪轉防守體系的兩大核心在本季離隊時,Adams更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拉向三分線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