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極限,突破自我天花板的傳奇:Dwyane Wade

能打入NBA幾乎都是萬中選一的菁英,對後場球員來說更是如此。冷兵器時代挑選武器的時候,有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的說法;籃球運動也是如此,高個總是比較吃香。



人類身高分佈情況比較接近常態分配,身高超過7呎的人原本就不多,長得高又會打籃球的人更少,所以自古以來,中鋒一直是稀有財。打籃球的人大多聽過一句話,技術可以訓練,但是高度不能。因此跟中前鋒比起來,後衛競爭更激烈,技術和體能需要出類拔萃,才有可能在職業賽場生存。能以後場球員身份揚名立萬的人,更是菁英中的菁英。

以NBA球員來說,身高分佈照理說應也是常態分配,平均6-7左右的人最多,然後高大還有矮小的球員比較少。事實上,NBA球員的身高分配沒有那麼理想化,從76-77球季以來,身高分佈圖是下面這樣。黑色虛線代表理想中常態分配,而藍色長條圖代表實際狀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高6-4的球員比理論值少很多,而6-9球員則是多過理論值不少。原因是什麼?在大三分時代(請見拙作外線才是王道?歡迎來到大三分時代!)開始前,6-4的球員可說最尷尬。當時具有投射能力的雙能衛沒那麼流行,這個高度的球員,可能缺乏足夠的控球技術,但要打到得分後衛又不夠高,防守上容易吃虧。所以6-4的得分後衛真的不多,能打出名號的更是鳳毛麟角。本文主角Dwyane Wade的官方身高剛好是6-4,主打位置是得分後衛;更糟糕的是Wade的投籃不出色,從學生時期以來投射能力持續被大家質疑。

球風全面但不能控球,身高尷尬加不穩定的投射能力,從大學時期開始,Dwyane Wade被認定將來職業路上未來有限。要是在2003年選秀會上,有人預測Wade職業生涯成就是03梯的亞軍,勝過當時的天之驕子Carmelo Anthony,僅輸給好友LeBron James,那麼那個人不是先知就是瘋子。

因此,即使大學最後一年表現精彩,各項數據領先Marquette大學,帶領球隊分區稱王;進入NCAA三月錦標賽更上層樓,面對全美第一種子Kentucky的時候繳出29分11籃板11助攻大三元的成績,硬是以下剋上擊敗了Kentucky,成功殺入最後四強,Wade在2003年選秀會的預估順位一直在6-10之間遊走,鮮有例外。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芝加哥本地出身的Wade,選前最可能的落點是第七順位的家鄉隊伍芝加哥公牛,還有第八順位的密爾瓦基公鹿。握有第五順位的邁阿密熱火,當時陣中有年紀稍大,卻仍能攻善守的Eddie Jones,加上前一年選走康乃狄克大學的前鋒Caron Butler,側翼人手並不缺乏。因此選秀會上Wade提前被熱火攔湖,可說有點出乎意料。



翻開選前的球探報告,提到最大隱憂除了投射外,還是Wade尷尬的身高。根據USA Today的新聞,甚至有球探壞疑Wade的真實身高只有6-3,而不是官方數字的6-4。選前預測模板中,因為強大的得分爆發力加上不夠的身高,有人把Wade類比成Gilbert Arenas,事後證明兩人的類型差距真的有點大。

Wade終其職業生涯,跟同位置的空中飛人Michael Jordan一樣,沒能成為一位穩定的三分射手。生涯三分球不到30%的矮得分後衛,居然能手握三枚冠軍戒,拿了1個FMVP,8次榮膺NBA前3隊,3次獲選NBA防守隊伍,13度全明星,說他突破當時人們給他的天花板一點也不為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本身的努力外,Wade的先天條件其實沒那麼差。首先是身高部分,根據NBA選秀前的測量,Wade其實不穿鞋有6-3又3/4吋,6-4的身高其實是裸足。根據一般美國球員的報法,加上球鞋後其實Wade的身高可以報到6-5,而不是帳面看到的6-4。不要小看這一吋,在籃球的世界裡6-11跟7呎就是不同,5-11跟6呎也是差異巨大,6-5可說是標準的得分後衛身材了。

再來是翼展。Wade的手臂長度相當驚人,最少有6-10。這讓Wade的有效身高遠比帳面身高巨大,讓他防守上不但不是劣勢,甚至有很大的優勢。他能成為史上最會蓋火鍋的後衛,除了時間抓得準,封阻意識足夠外,跟一雙長臂脫不了干係。



進攻上雖然沒有穩定的三分球,但Wade幾乎將三分球外的技能都點滿了。身為美國球員大量使用歐洲步的先驅,讓本來運動能力很出色的Wade更難防守。中距離投射是招牌,低位進攻也能來一手。詭譎多變的假動作,配上不畏懼身體接觸的打法,製造犯規是Wade另外一項重要武器。驚人的速度和爆發力,讓他贏得閃電俠的美名,巔峰時期是聯盟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更曾拿下得分王的頭銜。